麻省理工《生成式AI鸿沟:2025年商业人工智能现状》报告,通过深入调研300多个AI项目、与52个组织进行访谈及对153位高管开展调查,精准揭示当前企业在生成式AI(GenAI)应用过程中遭遇的核心困境。企业对GenAI展现出极高热情并投入大量资金,但高达95%的企业未能将GenAI有效转化为真正的业务价值与实现转型。普遍失败与少数成功案例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,被报告形象地定义为“GenAI鸿沟”。报告系统剖析了鸿沟的成因与表现,为组织(买家)和供应商(构建者)如何跨越这条鸿沟提供清晰的路线图。

GenAI鸿沟的现状
- 高采用率与低转型效果:生成式AI工具(如ChatGPT)在企业中被广泛应用用,真正能深度融入企业核心业务流程、引发企业级变革的应用案例却寥寥无几。大多数行业并未出现预期中的结构性颠覆,GenAI的应用更多停留在表面,未能深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逻辑中去。
- 试点到全面生产的巨大落差:企业在定制化AI工具时,从试点阶段到全面部署的成功率极低,仅为5%。绝大部分项目在试点阶段取得一定成果后,便停滞不前,无法顺利过渡到大规模生产应用阶段,难以在企业整体业务中发挥持续且广泛的作用。
- 投资错配现象严重:在企业对GenAI的投资中,大部分资金流向容易被看到的前台功能,如营销等领域。真正的投资回报(ROI)却隐藏在后台运营的自动化中,例如财务、采购等环节。投资方向的错配,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发挥GenAI在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潜力。
- “影子AI”的盛行:调查发现,有90%的员工私下用个人AI工具完成工作,个人工具的效果和员工满意度远高于企业官方采购的系统。暴露了企业正式AI项目的失败,反映出企业在满足员工实际工作需求方面的不足,员工更倾向于选择灵活、高效且符合个人工作习惯的AI工具。

GenAI鸿沟的根本原因
报告指出,GenAI鸿沟的根源并非技术、数据或法规问题,是“学习差距”。现有的企业AI工具无法学习和适应,工具缺乏记忆功能,不能从用户反馈中进行自我改进,无法融入具体的工作流程。用户真正需要的是能积累知识、持续进化的智能伙伴。工具能力的缺失,是导致大多数项目无法规模化应用的核心障碍。

跨越GenAI鸿沟的解决方案
对于AI供应商(构建者)
- 聚焦深度而非广度:AI供应商应避免打造万能工具,而是专注于解决某个狭窄但具有高价值的业务痛点,并进行深度定制。通过深入挖掘特定业务场景的需求,提供精准、高效的解决方案,从而在特定领域形成竞争优势,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。
- 构建“有记忆”的系统:开发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和记忆功能的Agentic AI(代理型AI)。让系统能够记住用户的操作习惯、偏好以及反馈信息,从而在后续使用中不断优化自身性能,越用越聪明。这种能够自我学习和进化的AI系统,将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智能工具的期望,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。
- 借助信任渠道建立信任:通过与合作伙伴、系统集成商以及行业内的推荐来建立信任关系,这比单纯推销产品功能更为有效。在企业采购决策过程中,信任是一个关键因素。供应商通过与可靠的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,以及在行业内积累良好的口碑和推荐,能够更容易地获得企业的信任,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接受度。
对于企业(买家)
- 转变采购思路:企业不应像购买普通软件一样购买AI,而应像采购业务服务一样进行采购。要求供应商深度定制产品和服务,并对业务结果负责。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加关注AI产品和服务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效果,而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特性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,确保AI解决方案能够真正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,并为企业带来实际的业务价值。
- 赋能一线业务团队:让最懂业务的部门主导AI项目选型和落地,而不是由中央IT部门全权包办。一线业务团队对业务流程和需求有着最深入的了解,他们能够更好地评估AI工具是否适合企业的业务场景,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反馈。通过赋予一线业务团队更多的决策权和主导权,可以提高AI项目的成功率和实际应用效果。
- 瞄准真实ROI:企业应将投资重点转向后台职能的自动化,关注如何替代外部外包成本和代理费用,而不仅仅是减少内部员工数量。通过优化后台运营流程,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,企业可以显著降低运营成本,提高运营效率,从而获得更可观的投资回报。这种以实际业务效益为导向的投资策略,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GenAI技术,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。

未来展望
- Agentic AI和代理网络的兴起:报告预测,AI的下一波演进将是Agentic Web(代理网络),一个由众多能自主发现、协商和协作的AI系统组成的互联生态。在互联生态中,各个AI系统将能像人类一样进行自主决策和协作,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运作的方式。企业将能更加高效地整合资源,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,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。
- 跨越GenAI鸿沟的窗口正在关闭:成功将不再属于拥有最先进模型的公司,是属于能构建出最能学习、最懂业务的系统的组织。企业必须停止购买“愚蠢”的静态工具,转而选择能与企业共同进化的智能伙伴。在快速发展的时代,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组织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